万历爷 发表于 2015-8-7 21:35:11

2015年【戎马丹心-汉匈决战】战团预览第六弹:图说西汉塞防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图说西汉塞防

长城,我国古代最宏大的军事工程,世界七大奇迹之一,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、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。自周朝开始(公元前7-8世纪),见证了中国2000多年历史。而汉代则是长城修筑史的第一座高峰。

在我国北方绵延万里的山峦河川间,在农耕与游牧征战不休的历史长河中,巍然矗立着一座座黄沙埋忠骨,宁碎不毁誉的关梁障塞。《汉书.匈奴传》说:“中国四方皆有关梁障塞。”汉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匈奴,所以特别重视西北方的边塞。汉朝继续修缮加固了秦长城。元朔二年(前127年),卫青收复河南地,“复缮故秦蒙恬所为塞,因河而为固”。这段长城起自内蒙古集宁东南,大体上沿北纬41°循阴山南麓而西,直达乌兰布和沙漠边沿。

经过漠南之战、河西之战、漠北之战等一系列战役,将漠南匈奴势力扫除后,汉朝于太初三年(前102年)又在阴山以北筑长城,“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(今包头地区)塞外列城。西北至庐朐(在今阿尔泰山南麓)”。同时,汉武帝又“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”。此段长城东接五原塞外列城,西南沿弱水和疏勒河抵敦煌境内的玉门关。其后汉王朝将长城自玉门关继续向西延伸,今天看到的最西部烽台已经过了新疆库尔勒、轮台,位于库车的西北。

一、塞障1、塞障简述在汉代文献中,“长城”是塞防的总称。边防一线的要塞总的合起来是叫长城,具体的一段塞城则称为某塞,塞上的险要处筑小城屯守,名障。障城一般设在长城内侧,规模不大,但有的都尉府就驻于障城。都尉是边郡太守以下的武职,又称部都尉。一个部都尉约守塞四五百汉里。在都尉的防区中,依汉律每百里设一候官。候官之下设候长,候长之下设燧长,燧长率燧卒守燧,燧即烽火台。即便是山地,每一燧与其前后两燧也都能彼此呼应,使漫长的塞防线上得以迅速的传递警报。2、塞障结构汉长城绵延万里,沿线地理条件时有变化,修筑方法亦随之而各异。大体分为平底叠砌式、夯土包砌式、台地分筑式。各地长城的基宽不等,窄的只有2—3米,宽的可达6—7米,甚至近10米。据保存较好的石城墙的高度推测,汉长城的一般高度当在2.5米—3米左右。障的以长形或方形为主,有的障墙四角有向外窥出的类似“马”的建筑。以阴山西部磴口县哈隆格乃山谷南口鸡鹿塞为例(如图)。
天田:是指边塞地区侦查敌人踪迹的沙田,分布于塞墙外侧的长条地带,画天田就是用工具把沙地修补平整,是戍卒的一项日常工作。居延甲渠塞第九燧出土的木牌记载“保天田四里百五十步”,印证了烽燧戍卒“以沙布其表,旦视其迹以知匈奴来人”,专司候望之职的戍守实态。羊头石:羊头石指大小如羊头的石块,可在坞上抛下击敌,即《晁错传》所说的“具阑石,布渠答”之蘭石。悬索:亭燧附近还要埋设木桩,即柃柱;柱上紧缚绳索,即悬索渠答:渠答则是“蒺藜”,它的作用与虎落相仿。木蒺藜,铁蒺藜、铜蒺藜,可以绳连成串。积薪:指巨大草垛,昼燃视其浓烟,夜则熊熊大火,日夜兼用。转射机:在烽燧的考古挖掘中,出土了许多长方形木框部件。其规格大体一致,高约41厘米,中心竖装圆轴,轴中部开一内高外低的长方形斜孔,孔下安装小木橛作为把手。持把手转动圆轴,斜孔可以照准左右110°之内的目标。它们原应嵌在围墙顶部,用于射击或窥探敌情。此物应当是出土简中所称“转射”或“转虏”,亦即《墨子·备城门篇》之“转射机”(详见下图,便是汉匈还原的转射机原型)。

云天尊者 发表于 2015-8-10 16:24:04

有竞争才有进步嘛

c470645458 发表于 2015-8-10 16:28:34

路过,学习下

365天 发表于 2015-8-10 16:36:56

这是什么东东啊

465959811 发表于 2015-8-10 16:38:01

学习了,谢谢分享、、、

shenmti 发表于 2015-8-10 16:42:23

taiyuan1234 发表于 2015-8-10 16:52:14

这是什么东东啊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2015年【戎马丹心-汉匈决战】战团预览第六弹:图说西汉塞防